清史稿
About this Book
《清史稿》是中華民國北京政府所設清史館纂修的清史未定稿,體例依照之前的正史,分紀、志、表、傳四部分。
民國三年(1914年),清史館設立,此後編修工作歷時十餘年。到1927年,主持纂修工作的清史館館長趙爾巽見全稿已經初步成形,擔心時局多變及自己時日無多,遂決定將各卷以《清史稿》的名稱刊行,以示其為未定本。因匆忙付梓,致使體例不一,繁簡失當。「然此書成稿於遺老之手,刊行於匆促之中,謬誤屢見,用時不免戒慎,唯恐誤入歧途。」[1]由於編修者多為清朝遺老,《清史稿》書中對清朝歌功頌德,貶低辛亥革命。國民政府北伐成功後,將《清史稿》定為禁書,禁止刊印及發售,後來解禁。
到目前為止,因尚無依中國傳統正史體例編寫的清史,加上《清史稿》本身史料豐富,其價值仍不可忽視。有的將其列入「二十五史」[2]或「二十六史」。
(維基百科)
Source: View Book on Google Boo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