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號 HOW IT WORKS 知識大圖解 中文版 NO.60
About this Book
HIW60目錄
08 全球瞭望
科學新知
22 認識機器人外科醫生
探究虛擬實境和達文西機器手臂等技術會如何精進外科手術
30 解析腳部
31 吃太多會發生什麼事?
31 氣球破裂聲的成因
32 折射、彩虹和蜃景
太空探索
34 觀測深太空之道
太空望遠鏡搭配最新科技,帶我們一探遙遠的星系
38 美國航太總署任務控制中心
環境生態
40 鳥類為什麼鳴唱?
瞭解鳥類的鳴唱方式、原理和目的
46 荒漠如何形成
科技大觀
50 深入倫敦的超級下水道
為了因應都市需求,泰晤士河下方正在興建新的下水道系統,以防糞便汙染河水
54 垃圾焚化爐裡有什麼?
56 任天堂Virtual Boy運作原理
58 回收電池的方法
交通運輸
60 探索鷹式教練機
一同見識這款訓練機怎麼向新一代飛行員傳授戰鬥技巧
64 極限卡車司機
70 貨櫃船內部
71 何謂水漂現象?
歷史回顧
72 凍結於時間之中
大自然如何透過各種方式將史前遺體完美地保存下來
78 一探美國國會圖書館
80 虎式坦克構造解析
82 問問題 長知識
88 現代人該知道
89 金頭腦大考驗
HIW60專題
認識機器人外科醫生
外科手術大概是所有醫療實務中最仰賴技術創新的領域。然而,早在新石器時代(石器時代的最後一個時期),外科手術便已存在,當時會用顱骨穿孔術來治療某種至今仍不明的病症,爾後古埃及人也以同個方法治療偏頭痛。不可思議的是,在經歷這種療法後,有些人還能活到再進行第二次手術!
與西方世界的許多事物一樣,外科手術亦奠基於古希臘時期。古希臘人透過解剖屍體來研究人體結構,並運用斷骨復位、放血、截肢甚至肺部引流等方式來醫治病人。900年左右,先進的伊斯蘭世界更進一步出現關於耳鼻喉手術和其他主題的書籍。然而,在缺乏麻醉藥、消毒劑和先進的手術設備之下,這些手術依然極其危險,對患者而言自是非常駭人。
到了中世紀,歐洲在麻醉領域至少已有了初步進展。不幸的是,麻醉用的藥草和酒精濃度過高,危險性幾乎跟手術不相上下,作用強到許多患者在醫生動刀前便宣告死亡。這時期的外科醫生亦相當特別,他們的本業多半是理髮師,而這些理髮師兼外科醫師會替人拔牙、接骨,甚至截肢。
直到19世紀,啟蒙時代帶動了科學和技術創新,麻醉氣體才被廣泛使用。19世紀稍晚,人們亦瞭解了細菌致病論,以及預防術後感染的方法,為現代的感染控制奠定了基礎。
Source: View Book on Google Boo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