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史上的365天:夏卷

科學史上的365天:夏卷

About this Book

|一天一故事,你也能環遊科學史|

藍色發光二極體為什麼「難產」?

美國二戰中研發出什麼「最強編碼」,日軍花了三週也破解不了?

圖靈測試中的小男孩「尤金」,聰明到讓你分不清人類跟機器!

◤俄羅斯有「真假公主」,法國也有「真假王子」

兩個世紀以來,法國盛傳一個故事:據說當年在法國大革命被斬首、法王路易十六的兒子路易十七,在大革命中逃過一劫;但同時在巴黎教堂中,又保存著一顆聲稱是皇太子的「防腐心臟」。

為了解開這個謎團,科學家對這顆心臟做DNA親子鑒定。為了準確起見,他們選擇了法國之外的兩個不同地域的實驗室,連同王后瑪麗和她的兩個姊妹的頭髮一起……

 ◤這種鳥類曾經成千上億,卻在十幾年內滅絕殆盡……

旅鴿,又名候鴿,曾經是世界上最常見的一種鳥類。北美大陸的旅鴿曾多達50億隻,但而歐洲人來到北美後,旅鴿很快就成為人們盤中的美食。人們坐著火車、騎著駿馬追趕著鴿群,旅鴿數量急速下降。

1900年3月22日,一位14歲的少年打下一隻野生旅鴿,自此以後,人們再也沒有看到野生的旅鴿……

 ◤聞風喪膽的「西班牙大流感」竟不是起源於西班牙?

「西班牙大流感」的名稱來源,是因為西班牙受災最嚴重;但實際上,最初發病地並非西班牙,而究竟起源地在哪裡,較多的說法指向了美國。

1918年3月,美國堪薩斯州的一個步兵營的炊事員在起床後感到喉嚨痛,低燒;次日,全營522名士兵全部病倒。一週內,全美各州兵營都出現同樣的病例。而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美軍的轉移,這場流感開始席捲歐亞。到了1918年秋季,全世界已有10億人被感染,死亡人數4000多萬人……

 ◤半導體界的神諭:驚人的「摩爾定律」

1965年,Intel執行長摩爾發了一篇論文,指出微處理器晶片的電路密度,以及它潛在的計算能力,每隔一年將翻上一倍,這就是在資訊技術界聞名的「摩爾定律」的雛形。

1971年,Intel推出首款電腦晶片,只包含2300個電晶體;1989年推出的486晶片中含有120萬個電晶體;到了2006年,Intel推出了奈米晶片,其內置電晶體竟然成長到8.2億個,時間跟空間雙雙印證了摩爾定律。

可是發展到最後,絕緣層的厚度竟然只剩1.2奈米,使Intel工程師感嘆「真是一個原子也無法再縮減了」,難道摩爾定律的「魔力」就要在此終結了嗎?

★本書特色

本書將近現代科技重大發明、發現、重要事件、著名人物和有影響力的科學故事,以獨特的365天的編排方式展示,力求完整地呈現出每一個科學事件的精彩瞬間,感受科學上的探索和發明的意義和價值。書中內容不拘體系,不按學科,混合了數學、物理、天文、生物、環境、醫學、航空航太、地質地理、動物植物、電腦和網路、工程災難及少量的高技術企業產品,連貫閱讀可以觸發聯想,大大豐富了閱讀的趣味。

Similar Books:

eBookmela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