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评论 (2024冬季刊)
About this Book
本期学者专辑我们选登了独立学者荣剑在博登最新出版的新书《美国为何“失去”了中国——从 罗斯福到费正清》中的几篇文章。这本书是芝加哥大学邹谠教授早年出版的《美国在中国的失败 1941- 1950》之后又一本深刻分析美国外交具有深厚学术说服力的著作。
美国对华外交政策是否存在着失误,对华学术研究的资深学者的研究是否有偏颇和误判,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借用荣剑在他书 的结束语中所说的一句话: 毫无疑问,中美关系再次进入到一个转折性的历史时刻。从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致力于推动国 共建立“联合政府”,到国民党丢掉大陆、共产党建立全国政权,美国成为中国的头号敌人;从尼克松 总统访华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到老布什总统在“六四”事件后挽狂澜于既倒,支持邓小平的市场化 改革,让中美关系重新进入友好合作的新阶段;从克林顿总统支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让中国参 与分享全球化的红利,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到中国强大之后意欲挑战美国在现有世界秩序中 的领导地位,中美再度面临政治、经济、文化甚至军事的全面冲突。中美关系自 20 世纪以来,从理 想主义的目标到现实主义的利益,从地缘政治的盟友到意识形态的敌人,从互惠互利的合作到重塑世 界秩序的冲突,几经周折,来回反复,最终仍然无法和平共处,以致难免“注定一战”的结局。
中美 之争的性质是什么?难道仅仅是“崛起国”和“守成国”之间的必然冲突?基于权力和利益之争的大 国冲突,可以通过诸如谈判、协商、交易、妥协等非战争方式来实现各方力量的战略平衡,但基于价 值观和制度之争的大国冲突,或许只能通过战争的方式来加以解决?艾利森所说的中美两国的结局 可能更接近于英国和德国在二战的遭遇,而非英国和美国的“大和解”,是他关于“修昔底德陷阱” 理论中最精辟的看法。
中美两国在 21 世纪的激烈竞争,从根本上看,是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之 争,是民主主义和专制主义的制度之争。共产主义运动远未终结,它决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也决 不会在人们的善意理解下洗心革面而成为文明的同行者。只要对中美关系史的变迁有系统的全面的 认识,就能够从罗斯福到费正清以来一再“误判”中国的歧途中走出来。美国人为正确认识中国和中 美关系已经付出了足够大的代价,没有必要再重犯一次新的错误为真理奠基。在中美两国决定人类命 运的新的历史性时刻,请记住约翰·浮士德博士说过的话:“魔鬼并不知道自己不是上帝的对手,正因 如此,它才一直与上帝在争斗。”
Source: View Book on Google Boo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