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ZIK古典樂刊 3月號 NO110我也會寫的七大怪曲?
About this Book
我也會寫的七大怪曲?
時間來到二十一世紀,百家爭鳴的二十世紀音樂距離與我們越來越遙遠,但那些古怪的創意與刺激的音響,卻好像還遙遙領先多數愛樂者們的品味好幾個世代。《MUZIK》本月特企於是放手一搏,精挑細選七首二十世紀的怪曲,挑戰你的耳朵。我們的清單包括不指定音高、有太多音高、只有六個音高乃至於一個音高都沒有的曲子,也包括看起來比較像劇本以及看起來比較像帳冊的作品。這些樂曲的創作手法光怪陸離,譜面五花八門,但共通的特徵都在於,它們乍看(聽)之下難免讓人覺得「這種曲子我也會寫!」
不,你就是寫不出來。
這七首出自七位公認作曲大師手筆的二十世紀怪曲,在它們看(聽)似荒謬的表象之下,潛藏的是什麼意志,它們各自又作了什麼宣言?
合唱之音 響遍全台二○一六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
每年七月的台灣樂壇盛事──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將從七月三十一日起於國家音樂廳再次登場,承襲過往慣例,台北愛樂文教基金會今年也從世界各地精挑細選,邀請了七組傑出合唱團體來台,並且從南到北安排巡迴演出,與各地的合唱團進行聯演,讓合唱之音響遍整個台灣。
除了來自歐美的優秀陣容外,令人注目的是,不同與以往來自印尼、菲律賓、蒙古等地的亞洲團體,本屆特地邀請了兩組來自華語圈,與台灣有相似文化背景的表演團體,分別為香港拔萃合唱團與國立新加坡大學合唱團,也許較不為台灣觀眾所熟悉,但其實兩者都早已是國際合唱比賽中的常勝軍,實力不容小覷。今年夏天就讓我們把將眼光拉近,仔細聆聽這些距離我們並不遠、甚至說著同樣語言的地方,究竟都唱些什麼樣的歌,又是如何讓音樂融入他們的生命與文化。
Source: View Book on Google Boo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