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籟論辨月刊96期 以詩釀歌
About this Book
我們追趕著生活,片刻與片刻緊緊相依,幾乎找不到縫隙;當然,也就無法容納詩隨時可能會膨脹成的,不可臆測的巨大意象。詩真的已隱遁遠離?而沒有了詩,又有何關係?在如同機械般重複運轉的日子裡,不管哪一個時代的人,都需注入想像和新意。因此,最早的人們以歌吟方式抒發情懷,透過樂音與文字釋放自己;這便成了今日所讀的詩經、元曲、唐詩、宋詞,都是可唱可誦的詩歌體。詩與歌的互滲、挪移,在當代華語流行歌曲裡亦處處可見。詩人為流行歌操刀不是什麼特例,寫詞者李格弟正是詩人夏宇;華語歌壇最有名氣的詞人林夕,曾在香港創辦詩刊;為台語歌找回典雅靈魂的路寒袖,也是跨行寫詞的著名詩人。流行樂壇原本就不乏具備詩人氣質的創作者,像是80年代的羅大佑、90年代的陳珊妮或是近期的蘇打綠。正因為詩人、歌者不被界線所限,我們總能在KTV裡找到詩的蹤跡。詩與歌,猶如親愛兩兄弟,外貌可能相似不已,性格卻有些迥異;最大的共同點應是,兩者都是當下的回音。
Source: View Book on Google Books